搜索

2025《教育日历&少年日历》,每天一把利刃,直面成长挑战

发表于 2025-04-05 07:37:05 来源:新闻直通车网

蓝橡树教育日历&少年日历2025这两本日历是每年都要买的因为它不仅仅是日历还切实从父母的角度和孩子的需求去提出问题并给出行之有效的方法经常翻看,自我成长,受益匪浅蓝橡树教育日历2025撷取全球教育领域,最新研究、先进理念帮助父母解决孩子教育中的痛点包括这12个前沿教育理念安全的依恋|激发自驱力|高情商养育性别教育青春期攻略|健康的心灵高效的学习|建立友情健康生活自然教育|职业发展|教育的未来每天一点点的渗透让我们从容面对孩子每天带来的挑战蓝橡树少年日历2025可以帮助少年解答我为什么会不开心?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什么人是我的朋友?我喜欢做什么?爱情是什么?那么多信息哪一些是真的?回答少年成长路上困惑的12个话题找到自己,成为自己在迷茫中坚定前行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时的希望,就是他能幸福健康过一生。但在内卷的裹挟下,不得已加入“军备竞赛”,失去了教育的初心。在一个心焦气躁、人人抢跑的时代,如何培养孩子做一个有幸福力的人?大家迫切想要一个答案。今年春节,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的一段发言上了热搜,他说:“我们的教育培养的都是打工人,没有教孩子怎么去开心。”读书时候竞争激烈、学业繁重,好不容易冲出重围,走上职场,很难听到谁是热爱自己的工作,更多出于生存和责任,抱着上坟的心情去上班。这样的环境下,想培养孩子的幸福力,不仅事关教育技巧,更多是父母需要建立稳定内核。是的,孩子成为幸福的人,快乐的人,热爱生活的人,答案就是父母的稳定内核。他们不会随环境变化而乱了心神;也不会因为“别人家孩子”的优秀,质疑孩子的节奏;面对干扰,他们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前段时间,采访了两位学霸的妈妈。其中一位的孩子进了耶鲁大学,另一位的孩子刚毕业就拿到了年薪40w+华尔街工作的offer,是美金哦。两个孩子从小就省心,一个为啃下托福,暑假缠着老师给他背单词,不背完不让走;另一位钻研游戏,写上万字的攻略,古早贴吧传奇一枚。总之,生到这样的孩子,做梦都会笑醒。跟两位妈妈聊了聊,我感慨:果然没有无缘无故的学霸,别人家妈妈的境界,真的不一样。她们的内核都很稳定,说白了就是不会计较一时得失,她们对孩子有基本认知,只要不偏离正轨太多,一切尽在掌握。当情绪袭来不乱心神,不会迁怒孩子。“有天下班我心情很糟糕,回家跟孩子打个招呼,就回房间默默消化负面,不会因为孩子这时候打游戏就暴跳如雷。”其中一位妈妈说。另一位妈妈说,她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稳定的内核,也曾慌乱和焦虑。后来她去学了心理学,不断自省和归纳,逐渐领悟出来。当家长放下了浮躁的心,孩子的自我就会发展起来,很多教育的问题则迎刃而解。父母如何修炼出稳定的内核?5年前,蓝橡树制作了「教育日历」,很多粉丝从第一本就开始购买,连续5年每天学习一点点,有启发、有疗愈、有共鸣的句子,收获越来越稳定的内核。有一位家长跟我说:“从孩子刚入学,到现在进入青春期,教育日历给我很多情绪价值。许多低落的日子,许多自我怀疑的时刻,多亏有蓝橡树教育日历每天陪伴,缓解了我的焦虑,让我相信孩子,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蓝橡树教育日历&少年日历2025父母稳住内核,孩子就能稳住人生蓝橡树教育日历202512个教育话题从根源上理清思路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费斯汀格法则”,意思是:生活中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另外90%则是由你对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决定。想想和青春期孩子的斗争场景吧!闺蜜的女儿7年级第一次月考,数学只有66分,她那天因为工作原因心情也不太好,就把女儿大骂一顿。女儿成绩滑坡自己也不好受,本来以为能得到妈妈的安慰,却没想火上浇油,也奋起反抗。从那天起,跟妈妈的关系就出现裂痕。闺蜜事后后悔不迭,跟我说:“那次月考班上只有十几个人及格,题目太难了。好像从那次争吵后,女儿有什么心里话都不跟我讲了。”每一件小事中,父母如何应对、处理、沟通,构成了家庭教育的全部。在2025年的教育日历中,精选出青春期、性别教育、友情、健康生活等12个话题,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洞见。其中既有脑科学的原理、也有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认知科学的发现。用这些专业知识去武装大脑,成为内核更坚定的父母。碎片化的学习到底好不好?如果你有时间、精力,当然是阅读书籍收获更大,但如果受限于客观原因,那么每天一点点学习,依然有启发的价值。(点击图片,开始选购)比如,很多父母忧心青春期的孩子追星的问题,担心会影响学习。当孩子说,周末想去参加一场漫展,父母却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如何理解青春期孩子一些你难以理解的兴趣?在5月「青春期攻略」专题中,5月14日的内容是这样的——12~18岁的青少年正在经历生理和心理的剧烈变动,他们急于摆脱“父权”的管束,追求自我认同和精神上的独立,但又无法在生活里真正实现,于是通过偶像崇拜的方式来“代偿”。如此说来,你是不是就能以平常心去看待「追星」这件事了呢?再比如,低龄段孩子的父母非常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问题,想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是大部分父母的殷切期待。给他们上更多补习班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呢?在2月「激发自驱力」专题中,2月2日的内容是这样的——要想唤醒孩子的大脑,就要少灌输知识,多提问题,诱导孩子主动去探索,因而儿童大脑中的神经连接只有在孩子主动学习时才会被点亮。看到没有?脑科学的研究发现,比起给他们上更多的课程,灌输更多的知识,不如用提问的方式,启发他们思考,激活孩子的大脑。把培训班的时间空出来与孩子进行对话,有趣的饭桌话题比培训班更有效。此外,很多父母困扰的是,如何让孩子拥有超强自控力,能自觉去学习,高效完成作业?在7月「高效学习」的主题中,7月21日的内容揭露了自控力的关键——虽然习惯的培养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习惯一旦养成,就变成所谓的“瘾”,不做就难受,做了反而会感到开心和释然。我们常说要养成好习惯,却并不清楚背后的意义是什么。这样一说,是不是就很清晰了?当12个月过去,在365天的陪伴下,渐渐建立稳定的内核,直面孩子成长带来的各种挑战。每天一个教育理念通俗易懂,轻松掌握越来越觉得,父母的认知高度,决定孩子人生的高度。在有高度之前,你得先有认知。蓝橡树教育日历坚持6年的初心,就是帮中国家长找回教育常识,把「送分题」答对。比如:为什么现在抑郁的孩子那么多,当孩子说“活着没劲”时,父母应该怎么做?让孩子精力充沛、轻松不累的高效学习法真的存在吗?在人工智能时代,什么职业能让孩子不被淘汰?最初我们只是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但让身体健康的科学方式我们真的了解吗?6月的主题,我们就围绕着「心理健康」展开,关注抑郁、焦虑、空心病等当代孩子的共同困境,以及当孩子表现得「丧丧」的,父母应该怎么做?在6月22日的内容中,我们提醒电子产品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当原本用于户外活动和同龄人交往的时间,都投入在虚拟世界时,孩子与真实世界的连接远远不够,而缺失“真实感”心灵,就是抑郁的温床——电子产品正在偷走他们的时间,正在一点一点地吞噬他们的生命。他们在电子屏幕前度过的每个小时,本应该在户外撒欢,和同龄人交往,观察周围的一切并从中学习;这都是同真实世界的交流,它们对于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及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从科学角度来说,多快好省的学习方式真实存在。7月的主题是「高效学习」,我们提到了「费曼学习法」、「狮子记忆法」、「拖延症」等话题,言简意赅地展开。7月2日的内容是:清晨在阳光下的读书学习,远比困在房间里,效果更好。比起“刻意练习”,更重要的是“科学练习”。劳逸结合,才是赢得马拉松长跑的关键。在人工智能的时代,很多职业会消失,变化远超我们的想象。从事自己的热爱的工作,从爱好到职业,去应对瞬息万变的未来。11月21日的内容是——爱好往往不能成为职业,但以爱好为线索找到兴趣特质,我们便可以探讨如何匹配到符合兴趣特质的职业,或者在现有工作中更好发挥特质重的闪光点。家庭教育的难度在于,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家庭也都不一样。你很难照抄别人成功的经验,只能将这些理念内化,运用起来才能如鱼得水。待办事项 每日小结得心应手的每一天蓝橡树教育日历,除了让你日有所思之外,也可以成为你得力的生活助手。今年的日历延续去年备受好评的「备忘录」和「小结」功能。在设计上大气简约并存。我们坚持多功能、可持续的经典实用、多场景使用路线,送人也非常体面哦。你可以将每日工作、迸发灵感、纪念日记录在上面。帮助你养成梳理思路、存档工作、完成计划的好习惯,记录每一天。写一写、做一做,配合蓝橡树少年日历,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每一天,让亲子时光变得更有意义,增进家庭成员的情感。人是需要仪式感的动物,每日一撕,开启全新的一天。蓝橡树少年日历202512个人生话题给青少年补上关键一课认识生命,悦纳自我,是每个孩子人生中必不可缺的一课,也是我们的孩子欠缺的一课。你是否思考过这些问题:我为什么会不开心?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什么人是我的朋友?我喜欢做什么?爱情是什么?那么多信息哪一些是真的?2025年的第一个主题,就从“认识我自己”开始。人永远不可能认识自己,蒙田说“我连我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但只有不断思考“我是谁”,我们才能无限接近真实的自我。现代人的困扰,很大程度上来自“迷失自我”。父母老师都在告诉你,你要做“好学生”、要成为“乖孩子”,你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未来的主人翁。身边的同学影响你,让你成为游戏里的人物,舞台上的角色,小组里的队长。但对于“我是谁”这个终极问题,你真的知道吗?通过自我对话,去认识自己,没人能告诉你答案,答案只能由内生长出来。只要掌握住自己,便什么都不会失去。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青少年很容易走入“证明自己”的误区。1月19日的内容说的就是:证明自己,反而就是没有自己。要证明自己其实就是没有自己,意思是说,要通过已经预设的原则和标准,别人的逻辑和流程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其实是取悦别人,把自己搞没有了。——项飙或许我们会羡慕别人的人生,会对完美的人生心驰神往。但你要知道这并不是生活的真相。在1月18日的内容,让受困于当下的少年,看到希望。或许还有另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从一开始就不要追求“心满意足的人生”,而是享受自己一点一点得到的东西。——河合隼雄生活由各种各样的小困惑构成。在成年人看来无足轻重的问题,或许会让少年们困扰不已,比如友情,比如情窦初开。他们可能会面对人生第一次背叛,也会遭遇一次“爱而不得”。走出雨季的阴霾,我们依然需要前人的智慧。7月18日的内容,告诉孩子追求爱情,先要成为一个懂得爱的人。真正的爱情从来不会降临到一个不懂爱情的人身上,反过来说,我们要去追求爱情,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富有爱的感情的人,是一个懂得爱情的人。——梁永安《教养的迷思》一书中说过:一个人长期的人格发展=50%基因+40%的同伴环境+10%的家庭教养。换句话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比家庭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同伴的力量。我们要珍惜朋友,但我们也要提防“毒友谊”。5月2日的内容告诉我们,包容朋友的差异性,是坚固友谊的防线。我们太过于注重朋友之间的那种纯粹的共性,却不知道对于差异性的包容才是朋友之间真正需要的东西,才能够真正构架起坚固的友情防线。——谢国计每日金句相伴带来心灵的力量主持人鲁豫分享过一句特别有感触的“心灵鸡汤”,来自小时候的英语老师,她说“this shall pass too”,不管好事还是坏事,一切都会过去。她说,后来无论遇到什么事,英语老师的这句话就会冒出来,支持她度过生活的起落。在「少年日历」中,也有非常多鼓舞人心的金句,可能其中的一句话无意间打动孩子,成为影响他们一生的精神力量。9月21日的内容来自《奇迹男孩》,告诉孩子即便到了谷底,也有触底反弹的一刻——生命也许是一场赌注,但是世界最终会让一切平衡,世界眷顾它所有的鸟儿。——《奇迹男孩》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别人的一句贬损,可能会让他们感觉“天都要塌了”。他们需要锤炼自己的品性,稳定自己的内核。当内心有了力量,他们就做好了迎接狂风暴雨的准备。4月20日的内容来自《无声告白》,就是这样一种支持——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伍绮诗浮躁的功绩社会让这代孩子深受其害。在“不优秀不配活”的价值观之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陷入了成功学的单向轨道。一旦考砸了、被老师说了几句重话、交友受挫了、父母不理解了,就很容易想不开。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孩子”,孩子的脆弱需要被听见,孩子的烦恼需要被共情。成年人或许早就忘记了自己青春期的迷茫和无助,希望我们的日历会成为青少年的心灵庇护所,告诉他们——不再困于别人的目光牢笼,不再自我苛责,不再自我压抑。接纳真实情绪的存在,允许情绪自然地流淌,勇敢面对外界的质疑。——豆瓣好学心心态受害者小组简介所谓青春并不是一条直路,会有分叉路,也会有小路和近路,还会有下坡路。但无论你走哪一条路,那都是你自己的青春,所以,孩子啊,你就随心所欲转换自己的方向就好。可能你已经忘记,这样的一句宽慰,会给青少年多大的鼓励和慰藉。比起一味给孩子打鸡血、灌鸡汤,不如给那个成长中的孩子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每晚台灯下挑灯夜读,少年日历就是他们的心灵庇护所。名著名言,写作神器去年的少年日历,有些父母给我们反馈说,孩子会用日历中的名人名言当写作素材。每天一句,积少成多,作文写不出的时候翻翻日历寻找灵感。其实,这也是我们自己在用「教育日历」时发现的隐藏玩法。现在初高中生写作文,主题大概也离不开友谊、自我、思辨、亲情等话题。比如4月的主题是「我和父母的关系」,“我爸爸”、“我妈妈”是每个孩子必写的作文题目吧。4月7日的内容,就反思了子女对母亲的态度——我们并不希望母亲把目光投向我们之外的地方,不希望她有去别处的渴望。我们需要她待在这个世界,活跃、能干,有求必应。我是否曾嘲笑我母亲内心的梦想家,然后又为她没有梦想而羞辱她?——德博拉·利维6月15日父亲节的内容,我们引用了梁晓声在中篇小说《父亲》中的描述——父亲的性格变了,变成了一个通情达理的,事事处处、家里家外都善于忍让的毫无脾气的老头子了。——梁晓声名人名言可以是文章的点缀和升华,也可以是灵感所在,启发进一步思考。撰文写稿妙笔生花,斐然成章,并且言之有物。更重要的是,这些名言的出处,都是我们精心选择的,适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书本。如果喜欢这个作者,或者这句话,把书翻出来读一读。高质量阅读,水到渠成。今年的「少年日历」的主题,我们还加入了当代青少年特有的困惑。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在AI时代找到自己的方向,这是时代的挑战,也是当代青年必须回应的问题。10月13日的内容,提醒我们需要有信息辨识的综合技能——信息辨识是一种综合技能,也是一种思考和理解信息的方法。仔细考虑你对信息的需求,将学术语境纳入思考,有道德地参与学术研究,主动探索舒适区之外的信息,并且对信息和信息的发布者抱有适当的怀疑。——马特·厄普森11月19日的内容是,告诉你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永远都是目的,不是工具——人永远不应该是实现他人目标的工具,人本身,就是一个目标,而不是他人的工具。——弗洛姆也许这些话,孩子大概率还不能完全领悟,但就像春天播撒种子,在阳光雨露和等待中,它们终有一天会开花、结果。养成习惯,记录成长脑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专注力和自控力非常烧脑的行为,大脑不喜欢。可一旦养成习惯,所有的行为就变成大脑自动化模块处理,最小耗能的方式自动运行。好的教育就是帮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绝不是一句鸡汤。2025年蓝橡树少年日历,就是一本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实用日历。在页面设计上分为4个板块——日历区:当天日期,一目了然,留足空间,方便备注。每日一句:蓝橡树资深编辑团队出品,每一句都经过精心挑选今日计划: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今日小结:记录当天感悟,每天积累就能成就大的改变一本少年日历=备忘录+记事本+草稿本+行事历+素材库+人生金句稳稳立在桌面,伸手可得的地方,随时记录、摘抄、阅读,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就从少年日历开始。售前咨询:发货与订单相关问题请加客服微信服务号:shirenyouwu,工作时间回复,其他时间请留言查询订单:关注【拾仁有物】公众号,点击菜单栏右下角【我的订单】即可查询已购商品订单详情,了解最新物流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随机为您推荐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25 Powered by 2025《教育日历&少年日历》,每天一把利刃,直面成长挑战,新闻直通车网   sitemap

回顶部